金石碎玉为我歌
经2404-1 陈彦汝
岁月浮尘,多少身影来去匆匆,在泛黄的史卷中留下或深或浅的一笔。美玉常蒙尘,明珠岂无光。一个被误解包裹住的灵魂,又何时能挣脱谣言,洗净身上的中伤和污垢,露出原本璀璨的光亮。
一位诗人,以他细腻的笔触和深沉隽永的情感,勾勒出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世界。沧海幻云,巫山神雨,是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;金石情坚,心终不死,是他对正道的坚持与追寻;心骨生悲,问道者谁,是他对当世的讽谏与针砭。
他是元稹,十五岁便以明经科及第的“元才子”,才情出众,九岁能文,在众人之中崭露头角。他与白居易惺惺相惜,酬诗唱和,共同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开创者,并称“元白”,声名远扬。其所著传奇小说《莺莺传》,更是为后世戏本《西厢记》奠定了基础。
然而,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元稹为人刚直,锐气逼人,敢于直言进谏,却不为朝廷所容,屡次遭受排斥,宦途充满坎坷。政治上的不得志,加之频繁的辗转贬谪和舟车劳顿,致使元稹在太和四年,因暴病于武昌离世。
为国为民四十载,殚精竭虑俯身行,这般的文学家,理应为人所铭记,名垂青史才是。遗憾的是,元稹留给世人的印象不是刚正不阿的东川使,也不是至情至性的元相国,而是始乱终弃的渣男之名,合借宦官上位的小人之言。
而于元稹艳名的评价,最早开始于唐代范摅的《云溪友议》。
《云溪友议·艳阳词》提到过元稹和薛涛的“风流韵事”。两人忘情的姐弟恋为人津津乐道:写下“曾经沧海难为水”的痴情种,竟然娶了续弦,还和女校书,女诗人不清不白,实在令人发指!
事实上,元稹当年出使东川,沿着嘉陵江赴任,而薛涛在成都,两个人隔得很远。后来元稹被贬通州,离成都的距离也是肉眼可见。更何况元稹身体素质差,没多长时间就北上治病,两人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。
更何况,元稹此次出使,查办案件十万火急,还要回京述职。元稹其人,对政治有极高的热情,他没有理由抛下紧急的公务,去过自己逍遥快活的日子,根本不符合逻辑。
再说一直为人们所非议的元稹与宦官崔潭峻、魏弘简及藩镇严绶的关系,和元稹借裙带关系上位,还因心生嫉妒排斥李贺的言论。
元和、长庆、宝历、大和年间,盛唐早就走开了下坡路,宦官当权现象泛滥。元稹反对宦官的倾向一直非常明显,而且是始终如一。尤其在敷水驿事件后,他对宦官的抵制愈加强烈。元稹先后受到包括吐突承璀宦官集团和王守澄宦官集团的沉重打击、刻意排挤、无端诬陷,前后外贬长达二十年。这样一个痛恨宦官的人,不可能借关系去攀宦官的高枝。
而《剧谈录》中有元稹明经及第,因李贺年少气傲,拜谒时被吃了闭门羹,心生恨意,因而在做了礼部尚书时借李贺父亲有讳的理由,阻挠李贺科举,致使其郁郁寡欢早亡的记载。首先,元稹并没有做过礼部尚书。其次,元稹十五岁中明经科时,李贺也才三岁,时空太过割裂,并不是所谓史实,只是民间小说收录的故事。
然而,正是因为元稹这种刚正不阿的品性,才使得那些无端的恶意中伤显得更加荒谬。他以诗言志,可后人却仅凭一些没有根据的小说故事就对他妄加评判。那些被收录在民间小说中的记载,本就与事实相去甚远,却在流传中逐渐掩盖了他的真实光芒,他的体恤下民,为民请命的情怀。
高秀实评元诗“艳丽而有骨”,金圣叹评元稹的《登岳阳楼》“不受一人欺压,只听自己鼓荡”。元稹亦如其诗,是要做那铮铮作响的金石,有骨,至诚。其心不匪,不畏权贵,才会就算在敷水驿事件中受了责辱,仍不低头。一片赤诚胆,两袖清风只为家国,却因后世文人所作的小说中自己的形象不佳,慢慢酿成了“奸诈小人”“始乱终弃”的评价,何其可悲。
对古人的评价,若只研究所谓桃色新闻,看不见他的作品,看不见他的成就,而盖棺定论其为不折不扣的负心情郎,未免有些偏颇。张生自寓论也好,因嫉妒而阻挠李贺求取功名也罢,也只是一家之言,但最终却发酵,成为了公众心照不宣的记忆。我们忘却了元稹《放言五首》里的“纵使被雷烧作烬,宁殊埋骨扬为尘”,忘却了通州人民为纪念他的政绩而设的元九登高节,只记住了公众号里“中国古代渣男之首”,妻子死后再续弦的“情圣”。
鲁迅先生所说的走的人多了便踏出来的路,正中元稹眉心。
难以想象一个能写出“惟将终夜常开眼,报答平生未展眉”这样撕心裂肺的思念的人,叫他如何能背负起广纳妻妾的骂名?一个能高歌底层百姓生活苦的人,又怎么会收敛民财?
我们读元稹,读他的《思归乐》,读他的《织妇词》,读他的《菊花》,读他的《离思五首》。看到的是他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社会的控诉,是他对发妻绵延不绝的思念,是他高歌心中的正义,是不屈和反抗到底。
他踏平了畏手畏脚、认不清自己的路,他是彻彻底底的金石碎玉。面对窃弄刀笔权的人,真性情的他从不会理会,因为他要做的事情有很多。他要做那持火把的巨人,将黑暗撕破,构筑他的理想世界。
我想,元稹若是看到后世对他的评价,大抵会说出这样一句话:
“微哉满山鸟,叫噪何足听。”
他想说,漫山遍野的鸟儿,叫吧叫吧,叫得再聒噪,又有何用处呢?
他把中伤和谣言看得微乎其微,然后整装待发,继续他的旅程。
心有正道,方不会在意那些谣言和诽谤,只顾自己向前赶。
金玉铮铮,灼灼其声。他的呼唤,要让全世界都听得到,要有回响。
悠悠不忘。
责任编辑:程琳